所在位置:首页>人大新闻

【汕尾日报-陆丰人大专刊】富美乡村入画来 ——湖东镇人大代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纪略

来源:汕尾日报 2023-03-24 字体: | |

走进陆丰市“薪火蓝湾”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之一的湖东镇,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村居和干净整洁的道路,文化广场、景观地、十里桃林生态产业园……处处展示着新型镇村的文化和产业特色,可谓是“一村一落皆美景,山水乡村入画来”。“相比过去湖东镇大部分村庄‘脏乱差’和产业结构落后的状况,如今湖东镇各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富民产业落地开花,乡村振兴活力十足。”人大代表、湖东镇党委书记黄少卿说。

美丽湖东入画来。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据介绍,近年来湖东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蓝色崛起”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使当地群众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筑牢堡垒  乡村焕发魅力

湖东镇位于陆丰市东南沿海,东与甲西镇交界,西与碣石镇接壤,北与南塘镇毗邻,南临南海。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农作物,海产品品种繁多。随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乡村产业持续推进,该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步伐逐步加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以前,湖东镇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执行力比较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些因素是乡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人大代表、湖东镇党委书记黄少卿说。为此,该镇通过“选、优、配、强”,全力锻造一支威望高、能力强、活力足的“头雁”队伍,为推动全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镇党委秉承“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的鲜明导向,突出“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校培训学习等活动,以“定”个性化主题、“观”党建阵地、“强”党性教育、“筑”反腐之基和“践”初心使命为抓手,激励全体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全镇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形成比学赶超、狠抓落实的“竞争”思维,把“心中有账,肩上有责,手里有招,脚下有风”的要求铭于心、践于行。针对群众对乡村振兴观念淡薄的情况,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积极充当“宣传员”“战斗员”,向村民宣传好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多措并举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如今,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执行力大为增强,也提升了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更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黄少卿满怀信心说道。

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村群众提升幸福感的直接指标。湖东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宣传,听取群众意见,高效率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升级改造宁湖、宁港排水沟,解决辖区内排水渠道不畅、环境污染严重的民生问题;投入700多万元对文化广场至后陂坑村路口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投入300多万元对一德路道路及排水设施,公益性墓园(骨灰楼)、垦造水田、渔港配套设施,历史文化展示馆配套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对便民服务中心、“五小”场所和周转房等项目进行建设。通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带头,群众响应参与,群策群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各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增一分美丽,生活就添一分惬意,人居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才会提高,这也是乡村振兴对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最好的回应。”黄少卿说道。

如何画好“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湖东镇党委、政府以党建+治理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乡村的切入口,着力构筑“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一村一驻村干部”“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基层党组织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最后一纳米”。“文化广场前的四车道路,曾因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出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一发现有乱堆、乱放、私搭、乱建违建等情况,第一时间找到相关人员,劝导商户收回摆放在店外的商品,帮助转移占道物品,引导市场外的小摊小贩将货品迁至市场内经营。清理等工作遇到困难时,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想方设法、用温度用行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疏导,让美丽建设观念深入群众心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黄少卿说,他们以零投诉、零上访完成了200多个摊位的清理整治。如今文化广场前的道路变宽了,路面整洁了,环境秩序规范了。

“现在,乡村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人大代表、湖东镇镇长洪喜璇说道。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湖东镇通过抓点带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产业振兴,逐步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产业推动  延伸“富民”链条

“这几年我们不断改进水稻、甘薯种植和海捕传统产业的同时,致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成为了致富产业。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老黄高兴地说。

从以前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发展滞后到如今的富民产业齐开花,湖东镇实现了华丽蝶变。产业兴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湖东镇依托本地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发展模式。

把“摞荒地”活化为“生财地”,湖东镇探索出一条集约经营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黄少卿告诉记者,该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走遍各处闲置集体土地,跟随专家队伍考察调研,提出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处理荒置集体土地的建议,获得镇党委政府的采纳。在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努力下,湖东镇完成了350多亩集体土地流转,并在“薪火蓝湾”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途打造了十里桃林生态产业园。“十里桃林生态产业园项目的落地,不仅有效盘活农村的闲置集体资源和拓展农村集体经济渠道,也增加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湖东镇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让群众腰包‘鼓起来’,集体收入‘壮起来’。”黄少卿说。

除了将闲置集体土地变成“十里桃林”之外,湖东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该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拥有长16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是陆丰较为闻名的鱼米之乡。”洪喜璇介绍说。该镇有闲置的集体盐田,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块闲置盐田,让其重新焕发活力又成为湖东党政的主攻方向。该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依然一马当先,想办法、找出路、深调研,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对村发展思路进行讨论,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确定通过对900多亩集体盐田进行回收清理清查,收回后拟通过评估竞价发包的方式,由镇作为发包方,将集体盐田流转给企业,做大增量、盘活存量,让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洪喜璇告诉记者,结合滨海旅游资源的优势,湖东镇还将点亮“夜经济”模式,规划地摊摆放点,为村民提供增收的“夜市”大舞台,通过提人气、振消费、强赋能,展现湖东新魅力。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人居环境整治让湖东镇农村旧貌焕新颜,实现了“一方美”向“处处美”的转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爆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

 

 

 

担当勤履职 服务 “零距离” ——湖东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架起民情“连心桥”

从了解群众最盼望、最需求、最急切的问题,到组织人大代表为群众排忧解难,再到民声民意直接送达“家”“站”……近年来,在陆丰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湖东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提升工作整体水平,把联络站建设成为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生的重要窗口,办好一桩桩顺应民心的好事、实事。

 

构筑代表履职“主阵地”

走进湖东镇宁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一应俱全,一旁的电子视频轮番放映着照片,记录着代表访民、议事、开展慰问活动、基层调研等情况……在这里,每个月定期开展选民谈话,人大代表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心声,“心贴心”询问群众的冷暖。

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农家,收集民意。(湖东人大供图)

“近年来,咱们湖东人大代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大家主动担当,履职建言,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人大代表、宁湖社区党支部书记郑伯坚说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为让村民了解什么叫“乡村振兴”,村里的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化身为政策的“宣传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政策宣讲、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将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让村民明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做什么、怎么做,引导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而人居环境的提升和美丽乡村的整治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和支持。”郑伯坚说道。凭借市规划建设“薪火蓝湾”示范带的契机,为让宁湖社区“蝶变”换新颜,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通过开展谈论会,听取村民的意见后,整治改建了社区附近臭气熏天的排水沟,新建防护栏,解决村民生活的困扰;翻新改造了以往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一德路,使其由原来的泥土路变成水泥路,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在推进一德路的翻新改造过程中,个别村民因担心水电等方面利益受损,不愿意参与翻新改造。“在个别村民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下,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多次进村入户与群众谈心交心,在村民家中讲解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答群众在水电等方面存在的疑虑,争取群众支持。”郑伯坚告诉记者,在取得村民的支持后,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抓细节、解难题、疏堵点,使整个道路翻新改造工作有力、有序。现在道路已经翻新好并铺上了水泥,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出行难的问题,获得村民“点赞”。

“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通过联络站这座‘连心桥’,充分当好代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的作用,及时把群众意见反映给镇政府,推动民生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湖东镇人大主席卢炳城说道。镇人大持续丰富监督内容和形式,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村组、深入群众,坚持察实情、听实话、说真情、汇民智,对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情况开展调研,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河流阡陌、村庄农家,广泛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查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跟踪落实相关部门办理。

(未完待续)

 

 

陆丰味道 ——红印粿

陆丰的特色美食林林总总,粿便是其中一大特色。一说起陆丰粿品,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菜包粿、甜粿、红印粿等等,不过最常见也最受陆丰人喜欢的,莫过于“红印粿”了!

陆丰味道——红印粿

在陆丰市东海街道的大街小巷上,记者看到了几家做粿品的小店,店内顾客络绎不绝。走进其中一家店铺,看见店家手里拿着一个器具正在做红印粿。正当记者看得入神时,同行的人大代表、东海街道居民陈建臻向记者介绍:“这是陆丰的传统美食红印粿,是一种印有图案的粉红色粿品美食。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陆丰人民群众用五谷杂粮制作出了各色各味的美食,其中变着法子做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粿’,而红印粿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红印粿的做法和配料都很简单,但如何制作出不黏也不硬的口感,考验的是制粿人的手法。”陈建臻说道,首先要准备好调配合适的黏米粉,将黏米粉制成面团,把这面团再揉捏成一条长长的面棍,切成面团后做成一张张小面皮。然后把磨成颗粒形状的花生,少许姜末等馅料舀进里面,沿着面皮边角朝中间位置捏凑起来,便变成一个圆圆扁扁的饼状,并把它放在粿印上印出图案。如此,即可把制作好的红印粿放在竹筲箕里,拿到蒸炉去蒸煮就大功告成了。

说到红印粿,不得不提的是制作红印粿不可或缺的器具——粿印,一般为桃木制的圆形模具。以前陆丰家家户户都有这种粿印,里面都会刻上图腾样的纹理,如道家的八卦纹、中间刻上“福”“寿”“顺”文字,或是“桃花”“石榴”“寿桃”等图案。“这些纹理寄托了陆丰群众消灾祈福的心愿,有着长寿、吉祥、兴旺、喜庆的寓意。漂亮精美的粿印印出来的图案既能给人赏心悦目的快感,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也可用来互赠亲朋好友。”陈建臻说道。其中红桃粿可以说是红印粿中的佼佼者,因印有粉色寿桃的吉祥形状而深受陆丰人的喜爱。

据陈建臻介绍,随着越来越多人注重环保意识,部分“红印粿”减少了上色环节,并制作成迷你型的模样,这也让红印粿有了另一个昵称——豆包仔。尽管去掉了加色、印粿程序,外观变成白色,但是它的味道和馅料是不变的,花生和姜末给舌尖带来香辣的口感。从饮食科学来说,这样的“豆包”制作卫生,方便携带,吃的时候更方便。

家乡美食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独属于家乡的那份情怀。曾经一个小小的红印粿,就可以让我们心满意足。而今,虽然家家户户不再制作红印粿,但大街小巷上依旧可以买得到红印粿,家乡的味道永远存在每个陆丰人的记忆里。

 

记者:张文滨 曾佳鸿

通讯员:魏俊杰 陈建深

编辑:钟一通

QR:【汕尾日报-陆丰人大专刊】富美乡村入画来 ——湖东镇人大代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纪略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