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人大新闻

【汕尾日报—陆丰人大专刊】金笔“书写”乡村振兴锦绣前程

来源:汕尾日报 2023-08-11 字体: | |

8月1日上午,由中共陆丰市委组织部、中共陆丰市委宣传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南方党建智库联合主办的“金笔流光 德泽贻远——‘溪碧金笔’捐赠活动”在陆丰市桥冲镇溪碧村举行。

在捐赠活动的红色故事会环节,广东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者、南方杂志社党建部主任蒋玉分享了采写“笔从溪碧来”系列报道的历程心得,省优秀党史宣讲员、陆丰市文广旅体局旅游推介官李晨讲述了近年来陆丰以激活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代表案例;在非遗展演环节,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首届汕尾市文艺奖获得者彭美英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李新华担任编剧,陆丰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正字戏《金笔情》,生动展现了“溪碧金笔”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捐赠仪式上“溪碧金笔”收藏者黄峨深情回顾保存金笔近60年的温情故事,广州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代表馆方接受捐赠,高度评价了“溪碧金笔”的重要意义,并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专业力量持续深入研究“溪碧金笔”的历史价值。

金笔虽已收藏,但溪碧与“金笔”的故事还未结束。

01  传承|金笔撬动沉寂山乡

一支笔帽遗失、笔身布满岁月斑驳痕迹的金笔,撬动了溪碧村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山边小村。

“‘溪碧金笔’背后的故事和南方杂志社《笔从溪碧来》的报道宣传,不仅让溪碧村被许多人认识和关注,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 “溪碧金笔”捐赠仪式结束后,桥冲镇溪碧村一名村民充满感触地对记者说道,过去的溪碧村落后封闭,经济很薄弱,基础设施差。如今的溪碧村变了样,泥土路变成了沥青路,旧牛棚建成了红色文化广场,周恩来同志治病的旧址危房现在修复成展厅,进村道路经过升级改造后成为一条靓丽的彩虹道,村内的环境设施焕然一新。

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成为有名的“红色村”。但谁曾想到,溪碧村曾藏有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往事。

时间回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经历三河坝、汤坑等数次激战,挺进海陆丰,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鞍马劳顿,忽患疟疾,无法随大部队乘船转移出海,情况危险。在我党地下工作者和陆丰人民群众掩护下,转移到桥冲镇溪碧村治病休养。临别之时,周恩来将随身所带“关勒铭”牌金笔赠予村赤卫队员陈妈家(“溪碧金笔”收藏者黄峨姐夫陈金松的父亲)留作纪念。至此,这支带着南昌起义城头硝烟的关勒铭金笔便留在了溪碧村。

风云激荡,金笔无言。1964年陈妈家的大儿子陈金松将金笔转赠给考上暨南大学的妻弟黄峨(后任《南方日报》社委)。直到2019年,黄峨方得知金笔的不凡来历,不胜唏噓。为保护和延续这份弥足珍贵的红色财富,汲取红色精神的奋进力量,从金笔首次“现身”,到2019年7月30日至8月2日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连续3期以《笔从溪碧来》为题开辟专栏,再到8月9日《南方》杂志重磅推出《笔从溪碧来》特别策划,《南方》杂志发挥党刊融合报道优势,组成联合采访组,历时数月、辗转广州、上海等地,行程数千公里,陆续推出了报道《姐夫赠笔竟是南昌起义红色文物?》《关勒铭的英雄身世与南方情缘》《溪碧红色往事之真与“总理金笔”之惑》……拨开“金笔”历史迷雾,见证如金初心。

“笔从溪碧来”的故事报道后,便掀起了一场红色冲击波,牵引着许多读者的心和引发了各方的思想碰撞和激荡。

为了更好地赓续这段红色血脉,推进革命老区村的高质量发展,南方杂志社敲开了原广东省扶贫办(现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省扶贫基金会的门,向他们讲述溪碧这个革命老区村的情况。省乡村振兴局(原省扶贫办)在了解情况后,极大关心溪碧村的发展。为此,联合南方杂志社深入溪碧村调研指导,看到溪碧村落后的面貌,省扶贫基金会投入资金850万元,大力支持溪碧村建设红色村,用于溪碧村村道硬底化、周恩来治病居所旧址修缮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兴建、路灯亮化等9项工程建设。汕尾市委市政府和陆丰市委市政府也时刻关注重视溪碧村的建设情况,想方设法筹集配套资金,并于2021年把溪碧村纳入陆丰市乡村振兴“浪漫荷香”示范带重要节点,加快了溪碧村的建设。中国当代雕塑名家蔡文星受金笔故事所感,设计创作金笔雕塑矗立在溪碧金笔广场。

桥冲镇溪碧村金笔广场中央的金笔雕塑。

“溪碧村的大变样,离不开省乡村振兴局(原省扶贫办)的支持和南方杂志社《笔从溪碧来》的报道宣传,不仅让这段埋藏已久的红色记忆被重新唤醒,也让溪碧村发展有了起色。”人大代表、桥冲镇镇长陈泽志说道,在投入资金支持溪碧村的建设后,省乡村振兴局(原省扶贫办)仍心系溪碧村的发展,联合南方杂志社多次来到溪碧,关心溪碧村怎么样?溪碧村的乡亲们过得好不好?村容村貌建设得怎么样?当年的英雄后人们过得怎么样……真真切切让让革命老区人民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

“这是一支感恩之笔”,“金笔”收藏者黄峨告诉记者:“周恩来总理送给我姐夫的爸爸也是感恩,党和人民鱼水情。我姐夫送给我,我也是感恩,把它保存下来,这笔影响力也大,放在我本人这里不好,应该让它发挥作用,放在农讲所意义更大。”

是终点,也是起点!金笔入藏到广州农讲所,是进一步向各界展示海陆丰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和近年来陆丰市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将极大鼓舞陆丰市各级干部群众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续写陆丰乡村振兴新篇章。

02  赓续|激活溪碧振兴之路

“溪碧金笔”的故事激活溪碧乡村振兴“路”。

“如何把溪碧村埋藏已久的这一段‘红色记忆’用活用好?是市、镇两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想得最多的事情。”人大代表、桥冲镇镇长陈泽志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盘活红色资源和提升当地知名度,2022年初,在南方杂志社的积极推动下,陆丰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下,在溪碧村金笔广场筹划举办了首期以“金笔流光,人文荟萃”为主题的陆丰“乡村文化集市”活动。活动以周恩来总理在溪碧期间赠送的金笔历史为引,将棋艺、书画等中国传统文艺,陆丰本地的正字戏、皮影戏等非遗文化与陆丰各地的特色美食、农特产品展销、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等融合一起,以“赶集”的形式带到田间地头,吸引了大批文化大咖、游客纷纷前来驻足欣赏和竞赛。

同时,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桥冲镇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挖掘溪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粤东地区首个沉浸式主题党建驿站。在沉浸式主题党建驿站,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到96年前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沉浸式体验和跨时空对话,再现8位革命英雄主角,6个场景演绎,以情景再现的形式真实还原历史,让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南方杂志社和陆丰市委市政府统筹策划的首期‘乡村文化集市’,让我们聚集丰富文化资源,聚力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在‘乡村文化集市’活动中,展区各档口集合了陆丰各地特色农产品,十分受游客欢迎,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作为粤东地区首个沉浸式主题党建驿站的成功开展,也吸引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积极参与到情景剧表演中,感受革命历史的峥嵘岁月。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了村民在家就业创业的机会,同时促进了溪碧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大代表、桥冲镇党委副书记杨东阳满怀欣喜地说道。

桥冲镇溪碧村鸟瞰图。

乘着首期“乡村文化集市”成功举办的热度,在2022年2月,桥冲镇 再蓄力又开展第二场“乡村文化集市”活动,本轮集市以桥冲镇本土文化为主,通过本地居民参与,将桥冲自己特有的文化资源宣传出去。同时,凭借美食区的打造,把溪碧“姐夫”番薯、湖石芝麻、白沙对虾及各类本土小吃推广出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桥冲镇党委副书记杨东阳告诉记者,在红色文化潮流的引领下,桥冲镇溪碧村趁热打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了“桥冲溪碧姐夫”商标,用于溪碧红薯、莲藕、大米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依托于乡村文化集市举办的契机,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到陆丰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溪碧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如溪碧村“姐夫番薯”,得益于乡村文化集市的举办,打响了品牌的名声,现在番薯种植达1300亩,经济效益每年可达1500万元。

如今,行走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周恩来同志治病旧址展馆、沉浸式主题党建驿站、金笔雕塑、红色文化长廊、红色的“百年路”、田园栈道……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在溪碧村的各个角落,让溪碧村成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村、红色文化的传播机。

03  展望|共绘乡村发展蓝图

金笔流光,绘就桥冲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从以前默默无名的落后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网红村,从以前“脏、乱、差”的小山村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南方杂志社《笔从溪碧来》的报道宣传,让溪碧这个“沉睡”的土地被重新唤醒和认识,带动了溪碧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村民群众的共同协作推动溪碧村实现“蝶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溪碧金笔”捐赠现场。(南方杂志社供图)

“‘金笔’是桥冲特有的红色资源,我们要让这种资源发挥最大价值,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推桥冲乡村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桥冲镇镇长陈泽志说道,借力乡村振兴“浪漫荷香”示范带的建设契机,桥冲镇围绕示范带已建成景点区域,主要是溪碧的红色村、大塘古村落、桥冲村的美丽圩镇来作文章,依托溪碧村红色文化,打造了溪碧“金笔广场”红色景点;结合省级古村落大塘村、白沙村和溪碧番薯、湖石芝麻、白沙乌鱼等特色农产品,打响桥冲乡村旅游“网红”特色品牌。下来,以桥头荔枝公园竣工和荷花盛开时节的节点,继续运营好“乡村文化集市”,举办荔枝文化节和荷花主题乡村文化集市活动。

“在溪碧村成功举办的乡村文化集市辐射带动了夜市、车尾箱经济等新型乡村经济业态的发展,带动了桥冲村民创业就业。”陈泽志说道,为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愿景,镇党委政府利用桥冲桥头宪法广场、望江公园等景点,激活夜间人流量,持续打好“夜间”经济牌,发展地摊经济,让群众就业率及收入持续增收。“今年镇内新增市场主体达50家,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吸引了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其中镇上的‘溪南小院’在春节期间每天平均营业额达1万元;大塘村的‘米图’奶茶店营业额最低每天近4000元,店里每晚都是爆满状态;溪碧进村路口的‘酒点半’饮品店春节期间每晚营业额超4万元。真真正正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陈泽志欣喜地说。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文化基因。时至今日,金笔与溪碧的故事将继续书写着陆丰乡村振兴的“锦绣前程”。

 

记者:曾佳鸿 张文滨

通讯员:魏俊杰

摄影:黄奕锋 陈伟源

编辑:林越虹

QR:【汕尾日报—陆丰人大专刊】金笔“书写”乡村振兴锦绣前程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