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陆丰人大:以调研之钥启现代化产业之门,以履职之笔绘高质量发展答卷
半导体封测车间内,精密设备低鸣运转;五金产业园里,智能化生产线高效协同;三甲地区工地上,一体化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7月29日,陆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陆丰市部分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暨“三甲”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这场由陆丰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策划的专题调研,是 “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 主题活动的关键落子。这既是上半年专题调研康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延伸,更是陆丰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四级代表联动、跨域协同履职新路径的鲜活注脚,为陆丰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走进园区,项目进度“回头看”
为破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堵点问题,年初,陆丰市人大常委会主动跟进市委决策部署,启动康佳产业园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并递交了调研报告,为陆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决策参考。
此次调研首站便是康佳产业园。这个占地6.5万平方米、由深圳罗湖区帮扶引进的重大项目,是汕尾融入“双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更是陆丰电子信息产业的主阵地。
走进位于产业园内的广东康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无尘车间,代表们近距离观察半导体显示模组从封装到测试的全流程,真切感受科技赋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活力。现场,代表们就项目进展、配套设施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
汕尾市人大代表赵余灿健结合自身参观感受,为园区发展提出建议,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帮代办”服务,强化承诺兑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要切实解决企业进驻园区后续的相关问题,包括交通、物流、相关政策配套等。
走进工厂,产业转型“献良方”
离开康佳产业园,调研组马不停蹄赶往甲西镇,调研汕尾市得源发展有限公司新开办的微型工厂。
“以前只能在家带孩子,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每个月至少也有3000元的保底收入,林代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在陆丰市甲西镇新饶村的一个微型工厂里,脚踩缝纫机的郭大姐对前来调研的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得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儒表示感谢。目前,该工厂可为近100名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陆丰大力推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下乡开办“微工厂”,做实“富民兴村”文章。
“这几年,我们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打通‘设计—生产—品牌—零售’全链条,短短两年跃居全国高端毛绒玩具头部企业,订单有了明显增长。”林伟儒说。
代表们还实地考察了陆丰市比德能源有限公司的运行情况,详细了解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传统产业“向新图强”。这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电池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陆丰市人大代表、甲东镇人大主席许干群建议,传统企业要积极学习得源、比德能源等先进企业的创新经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五金产业也是带动陆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主力军。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陆丰五金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400余家相关企业星罗棋布,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4万余个就业岗位托起万家灯火。
“三甲地区已形成从压铸、注塑、模具设计到包装、物流的五金产业链。”在“三甲”五金配件产业园,项目有关负责人向代表们描绘园区发展蓝图——集电镀生产、研发科创、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电镀专业产业园区。
“电镀废水处理站项目不仅是电镀、五金企业生产的立命之本,更是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陆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团市委书记沈舒熳建议通过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进,为三甲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车间,农业科技“引关注”
现代化的养殖车间、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位于城东街道的国泰科技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颠覆了代表们对传统养殖业的印象。代表们就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拓展市场销路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并认真听取企业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方面面临的诉求。
桥冲镇强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陆丰探索“强村公司”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的缩影。代表们了解了其运营模式、服务范围、带动农户增收的效果,以及对接大市场面临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整合“三甲”乃至陆丰的农业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宝家建议,深入挖掘“土特产”潜力,加快打造城东、桥冲等现代农业综合体,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延伸。
直通民意,联络站托起“智造梦”
与此同时,一个特别的环节同步进行——三甲地区临时联合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接待选民活动。周边企业负责人、产业工人、当地居民闻讯而来,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园区配套设施、营商环境优化,以及“三甲”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期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代表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实现了调研与民意收集的“无缝衔接”。
“三甲地区临时联合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不仅打破了行政壁垒,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更是人大代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的重要阵地。”陆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刘俊生说,接下来将深化拓展联络站运作模式,以推动“联系群众、依法监督、助企惠企”深度融合为抓手,把代表力量聚集到产业链、作用体现在产业链、职责履行在产业链,切实通过循“链”而上,有效搭建代表、企业、政府联系互动平台,助力加快构建支撑“三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积极建言,绘就现代产业“新画卷”
调研结束后,一场汇聚智慧、凝聚共识的座谈会随即召开。代表们认真听取市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情况汇报,以及“三甲”地区临时党委关于“三甲”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对陆丰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当前,陆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汕尾市委“1+2+9”工作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工业发展壮大、农业提质增效、文旅融合发展、海洋产业能级提升。
通过调研,代表们深刻感受到,陆丰产业基础扎实,海工装备、电子信息、五金等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值得肯定。针对目前陆丰产业发展存在的产业结构层次总体不高、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汕尾市、陆丰市两级人大代表苏乌殿认为,既要巩固提升康佳半导体的“链主”地位,也要加快“三甲”五金配件产业园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依托甲子渔港和冷链物流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与食品加工,形成多点支撑、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骨架。
代表们一致认为,高水平推进“三甲”一体化发展是陆丰破解发展空间制约、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之举。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民生为本,以空间重构带动产业升级和功能优化,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动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区域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一体化融合发展。
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积极履职尽责,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见效,为陆丰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此次专题调研,是陆丰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部署要求,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全力助推汕尾市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的切实行动。下来,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精准把脉,开出一系列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方”,形成高质量、建设性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助推建好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绘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美画卷。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