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汕尾人大 发布者:lfsrd 2025-08-31 字体:大 | 中 | 小
在陆丰市河东镇大屯村,或是晨曦微露的田间地头,或是大雨滂沱的抢险一线,总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林逢龙。村民提起他,话语中满是信赖:“他是我们的好书记,更是为我们说话办事的好代表!”
作为陆丰市人大代表和村里的“领头雁”,林逢龙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纾解民困,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深深镌刻在大屯村的土地上,生动勾勒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立体群像。
根植沃土:当好民情民意的“转化器”
人大代表的分量,源自人民的信任。

林逢龙将“入户联心”实践活动视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生命线,常年活跃在田埂旁、农舍里,与乡亲们围坐一桌,唠家常、问冷暖、掏心窝。“办公室听不到真心话,炕头上才能摸准真脉搏!”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动的指南。
一次次深入走访,让他精准掌握了村民在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近年来,他协助办理相关申请10人次,并推动村里建立了困难群众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每月走访特殊困难家庭,累计解决生活难题18个。
从人居环境整治的呼声,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牵挂,这些普遍性诉求,都被他细心记录、认真梳理,并通过“一站三平台”(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陆丰人大代表履职”“代表建议征集”“代表随手拍”服务平台),将民声转化为掷地有声的代表建议,切实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林逢龙还善于将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与村级治理实践巧妙结合。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他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他的强力推动和亲力亲为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垃圾日产日清成为常态。他敏锐地关注到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泛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方奔走,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成功引入爱心企业开展“公益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惠及60户困难家庭。
耕耘希望:点燃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在林逢龙看来,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是人大代表履职的硬道理,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面对因管理不善而近乎荒废的荔枝林,林逢龙深入调研,倾听果农心声,剖析产业痛点。作为人大代表,他精准发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荔枝产业振兴的可行性建议;同时,他主动“走出去”,积极对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荔集团。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智慧斡旋下,推动了“股票树”集约经营模式在大屯村落地生根,成功激活了这片沉睡的资源。

在中荔集团的技术力量支持下,“老树换新枝”嫁接技术、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科技在大屯村迅速推广开来。
更令人振奋的是,林逢龙创新推出“入股分红+劳务增收”的共享机制:村民以土地或果树入股成为股东,享受分红;同时优先获得果园管护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今年荔枝初挂果,户均增收已超万元。
林逢龙的目光并未止步于荔枝。他深知农田是农业的命脉,积极协调推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500亩土地整治并配套自动灌溉系统,惠及86户农户;据估算,每亩增收300元以上,为全村农业稳产增效、抵御风险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危难时刻:淬炼代表本色的“试金石”
人大代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平日的履职尽责,更在急难险重的危难关头经受考验、闪耀光芒。
8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河东镇,大屯村主干排水沟被山洪裹挟的枯枝败叶严重堵塞,积水疯狂上涨,汹涌的洪水直扑村民广场和村道。
“水涨得太快了!必须立刻清障!”面对冰冷湍急、齐腰深的浑浊洪水,林逢龙毫不犹豫,带头用双手在泥浆、断木与杂物间奋力撕扯、拖拽。手指被尖锐物划破,鲜血混着泥水;手臂被荆棘拉出道道血痕,他咬紧牙关,动作却一刻不停。岸上的干部群众被他打动,纷纷加入,齐心将沉重的树干拉起。经过整整五个小时的努力,大家硬是用双手在激流中清理出一条长达200米的生命通道。

但林逢龙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来到河堤上巡查隐患。手机成了热线,他挨家挨户打电话确认安全;得知有村民家中进水,他又第一时间蹚水入户,帮助排水抢险……这一夜,他是堤岸上警惕的哨兵,也是村庄里穿梭的守护者。他用无眠的坚守,换来了全村人风雨飘摇中的一夜安眠。
在一线的火热实践中,林逢龙书写着不平凡的履职篇章,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扎根泥土、心系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风采!他的身影,已然成为大屯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最坚实的脊梁和最温暖的灯塔。
来源:南方+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